东莞家教网报道:择校热,无解吗?
显然不是。安徽铜陵、辽宁盘锦、河北邯郸,都是给出答案的城市。 在这些城市开出的“药单”中,均衡被多次提及:教育经费均衡地投给每所学校,均衡分配学苗,解决师资均衡难题,改善教育生态…… 在日前对浙江的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浙江省一些区县在这方面可贵的探索,这也许能带给我们另一种思路。 评价,可以是发展性的 当择校经费的利益断去之时,对校长们而言,择校的动力主要是想择优秀的生源,而这主要跟考试的质量检测有关。 评价是指挥棒,只有进行评价制度的变革,才能助导学生个性化发展。“就是三年发展规划,校长采用三年校长的任期制,对学校的评价是发展性评价。”杭州上城区教育局局长蒋莉表示,我们要让每一类的校长都觉得他得到的是公平性的对待。 蒋莉介绍,有一些评价的指标是基础性的指标,每个学校都一样,比如说管理质量,安全保障,设备的使用等等。但有些指标是根据学校的情况可以自定的,比如说升学率是根据生源的情况。 “原来像这样的学校名师也出不了,教研室也很少下去调研,这样评价以后,他们发现他的作为得到了认可,也激发了老师爱岗敬业。学校根据他的学生的情况,也制定一些举措。这个评价还是有利于促进教育的均衡优质的发展,”蒋莉说。 均衡,可以从“非均衡”开始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均衡发展过程当中,碰到的最大的问题应该是城乡之间的不均衡。 “要真正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对薄弱地区农村学校要给予倾斜,通过这样的倾斜来推进均衡的发展。”绍兴教育局局长陈国阳态度鲜明。 实施怎样的倾斜呢?主要是改变三个流向:使优惠的政策流、优质的师资流、充裕的经费流主要由农村向城市的逆向流动变为由城市向农村的顺向流动。 现在,绍兴已经做到了“四个快于”,农村生均经费的增长快于城市,农村教育经费的增长快于城市,农村教师的待遇高于城市,农村学校的条件改善快于城市。 留优、竞优、流优则是三招师资向农村倾斜的方法。留优,一方面提高老师待遇,把已经在农村工作的优秀教师留下来;另一方面就是在评先进、职称上面,实现指标单列,农村教师按农村教师系列评,以保护他们的积极性。教师要评高级教师,省里规定必须有农村学校执教一年的经历,绍兴提高到两年,慢慢要提高到三年。 效果,设个制度检测一下 实施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度检测制度,则是台州的特色。 2008年的时候,台州建立了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度检测制度,选取了五个具有代表性的项目,作为均衡度的检测指标。比如,办学条件项目要看生均教育装备值和生均预算的经费,师资比例项目要看名教师比例和高级教师的比例,教育质量项目要用中考居本县后30%学生的比例,作为一个指标。他们还开发了一个计算机软件,通过计算得出一个均衡度的结果,即区域内农村生均教育资源占有量及使用效益占城区的比例。 2008年到2010年,均衡度分别是0.726、0.728、0.736。“这个均衡度我们还是小碎步在前进。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城乡均衡发展还基本上处在办学条件推进的层次,下一步更多做的是师资力量均衡,教育质量均衡。”台州市教育局督导室主任袁相千表示,每年,以此形成一个材料,发给各县市区的政府,再发给各学校。从2010年开始,台州市委市政府对县市区政府社会发展责任制考核里已把均衡度列入其中。 优质,和均衡统一起来 “我们面临的问题不是一般的教育均衡问题,而是如何实现高质量的优质均衡的问题。宁波市海曙区教育局副局长金莹认为,优质均衡就是在资源均衡的前提下,追求教育的优质,实现均衡和优质的统一。 教育的均衡与优质发展并不意味着千校一面,教育追求的应该是凸显鲜明办学特色。海曙区把打造充满活力的课堂、创建适合每个学生的特色教育作为海曙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生命源泉,形成了一大批艺术、体育、科技、环保、国防、信息化等优质多元特色学校群体。 在寻找破解之路时,我们看到:择校不是靠教育一家能解决的问题,需要党政一把手的明确态度,同时还要靠舆论的监督,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编辑者:东莞家教网(www.dgqhjj.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