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科普430’课后服务,建设全市中小学科普课程资源清单”“举办每月一主题科学探秘活动”“举办科学家进校园报告会”“探索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资源支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
把科技创新的种子种到中小学生心中,东莞在行动!3月16日上午,东莞市中小学科学教育专题新闻发布会在莞城中心小学举行,东莞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发布《东莞市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通过深入实施科学教育“点亮”行动、构建学校科学教育体系、深化教师科学素质提升工程、推进创新拔尖人才培养行动、加强科学教育品牌建设五大任务、共20条举措,推动全市中小学科学教育氛围更浓、基础更实、机制更活、成色更足。
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叶淦奎,市教育局副局长杜润江,市科学技术协会三级调研员谭德阳,市科技局科技馆副馆长叶建强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市政府新闻办副主任何碧怡主持。
实施目标
塑造东莞中小学科学教育新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全国两会等多个场合、多次讲话中强调,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2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
东莞市委、市政府立足“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目标定位,提前部署,将推进全市中小学科学教育列入重点工作,将“推进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科学类课程探究实验室(或实验空间)全覆盖,大力开展中小学科普教育活动”纳入“2023年东莞市十件民生实事”。
对标全国全省一流,东莞教育系统将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作为2023年教育重点工作“三大牵引”之一,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去年10月份黎军副市长牵头,组织市教育局等多个部门开展深入调研,经过近半年的专题调研,形成专题调研报告,推出《东莞市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实施方案》,塑造东莞中小学科学教育新优势。
此外,东莞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有很好的基础。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我市组织开展各类专题科普活动226项,活动场次超过1500余场。全市普通高中普遍开设科技节活动。连续四年组织开展“院士校园行”活动近50场次。2022年全国青少年调查体验活动我市参与人数在地级市排名全国第一。
总体思路
探索东莞中小学科学教育新路径
《实施方案》主要围绕深入实施科学教育“点亮”行动、构建学校科学教育体系、深化教师科学素质提升工程、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行动、加强科学教育品牌建设五个方面推出20条措施,努力寻找新的突破,探索走出一条东莞中小学科学教育新路径。到2023年全市公办中小学科学类探究实验室、市镇校三级科学教育活动实现全覆盖,到2025年形成具有东莞特色的中小学科学教育新格局,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中小学科学教育服务“科技创新+先进制造”能力全面增强。
重要举措
把科技创新的种子种到中小学生心中
举办中小学生科技节
打造成为东莞特色城市节日
中小学生科技节计划8月举行,集中展示全市学生科学教育成果,开展丰富多彩的专题活动,打造成为东莞特色城市节日。包括科创作品展示,如举行教学教育成果展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作品展、中小学生发明专利展。组织科技竞赛活动,如精彩纷呈的海陆空建四大模型赛、机器人挑战赛和创客设计比赛等。评选科创先进,组织开展明日科创之星,小小科学家,评选创客达人,点燃中小学生科创梦想等。通过这些活动,全面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热情,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
开展“科普430”课后服务
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科普430”课后服务,着力在课程、师资、资源、形式上进行创新,使得授课团队更专业、活动形式更多样、课程资源更丰富、活动形式更新颖,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持续增强群众获得感。比如根据学校办学特色,结合学生兴趣,开设创客机器人、趣味软件编程、人工智能、创新发明家、自然科学实验等课程;比如加强专兼职科普队伍建设,发挥学生家长等社会各界人士的作用,组建“科普讲师团”;比如探索建立全市中小学科学教育课程资源推荐清单,推动科学馆、科技馆、少年宫、博物馆进行馆校联动;比如丰富课后服务形式,动手实践、探究实践、交流体验成为课后服务活动常态,将“430”课后服务打造成为科学教育的重要阵地。
举办“科学家进校园”报告会
在学生心中播下崇尚科学的种子
遴选聘请一批热爱教育事业、科普教育经验丰富的科学家,走进校园作科学报告、讲述科学故事。让中小学生有机会近距离接近两院院士等科学家,目睹名家风采,聆听大家教诲,在学生心中播下崇尚科学的种子。近期我们在松山湖等地的学校已组织开展了5场报告会,下来将持续推进,预计今年将举办超过100场报告会。
举办每月一主题科学探秘活动
推动科学教育校本精品课覆盖全市
每月一主题科学探秘活动将邀请专业科技工作者指导,研发中小学生科学探秘活动课程。探秘内容囊括天文、地理、科技、生物、5G技术等前沿科技。活动形式每月一期,镇校承办为主体,推动科学教育校本精品课覆盖全市。资源共享,在市青少年活动中心设立“科学探秘馆”,持续更新,让每位学生都能够便捷享受到优质科学教育资源。
建立科普副校长制度
让科学家培养未来科学家
首创科普副校长制度,让科学家培养未来科学家。聘请科学家、科技工作者担任学校科普副校长,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定期邀请科普副校长开展科学专题讲座、科学实践指导等活动。同时,发挥科普副校长桥梁纽带作用,引进校外优质资源。
推进科学探究实验室全覆盖
全力夯实中小学生科学教育基础
科学探究实验室建设已列入今年市政府民生实事,市教育局制定了建设标准指引,推出标配版、适配版、高配版,让镇街、学校根据实际选择建设标准。确保2023年全市公办中小学校至少建设或完善1间探究实验室,2025年实现全市公民办中小学校探究实验室全覆盖,让每所学校的孩子都有机会走进实验室开展科学探究实验。
开展“科普研学”实践活动
充分整合东莞得天独厚的科学教育资源
研学是课堂的延伸。东莞有着丰富的“科普研学”资源,如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东莞先进制造企业生产线、大科学装置科研院所实验室等。充分整合东莞得天独厚的科学教育资源,带领中小学生走进科普基地,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探究学习。我们还将联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技企业、校外教育机构等单位,开发工业研学、生态研学、智慧研学、智造研学、非遗研学等丰富多彩的研学项目,推荐一批精品科普研学路线,让中小学生走出校园,充分感受东莞“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魅力。
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让更多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
积极开展贯通培养,纵向推进小学、初中、高中教育学段贯通、课程贯通、资源贯通,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实施联合培养,横向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社区家庭,共同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探索孵化培养,依托青少年宫阵地,建立少年科学院,早发现早培养“小小科学家”。开展特训培养,对接实施“科创英才计划”,举办“科创英才”特训营,探索“大学先修”科创培养模式,为优秀学生搭建成才的平台。
此外,还将打造科学教育课堂新样态,促进探究式、项目式、体验式等学习方式的变革。构建五级科学教育课程体系,包括科学类国家课程、全员入门级科学教育课程、选修中级科学教育课程、特长生高级课程、拔尖人才课程。完善科学素质评价体系,将学生课程学习、实践活动、科技竞赛等纳入评价内容,探索实施中小学生校内外科学教育学分制。建设高素质科学教育队伍,2023年实现全市公办小学专职科学教师全覆盖。健全市镇校三级科学教育教研体系,每年立项科学教育专项课题不少于50项,组织开展专项培训、技能大赛、“教师与科学家师徒结对”活动。推进数字化科学教育资源建设,每年建设数字科学教育资源不少于1000个。
媒体关注
关注一
推进科学类探究实验室的建设具体有哪些措施?
实验室建设是东莞市学校标准化建设和学校均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基础硬件。一是制定标准指引,让学校建设科学类探究实验室“有章可循”。二是结合实际,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分类推进。根据建设指引,实验室建设标准分为标配版、适配版、高配版三种,供各学校根据自身办学条件、办学特色和教育教学需求,进行建设配置,以满足不同学校的建设需求。三是加大投入,推进全市公办中小学至少建设或完善1间科学类实验室,实现科学类探究实验室全覆盖。四是根据“以应用促效益,以应用促发展”的原则,推进科学实验探究及科技创新实践空间的硬件设施设备(实验室、功能室、实验器材等)建设。五是建立督查机制,督促各公办校完成全覆盖建设任务。
关注二
“科普430”计划如何推进?将起到怎样的作用?
“科普430”计划的推进措施主要有:加强指导,建设一批“科普430”课后服务示范校,及时总结、推广一批优质科普课程应用案例;发布“科普430”课程推荐清单,供学校选择或借鉴;充分发挥科学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专业机构优势,丰富“科普430”课后服务的形式与内容;将“科普430”纳入镇街和有关直属学校工作考核,定期进行督导考核。
“科普430课程”的推广,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技能,扩展他们的科学视野,促进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关注三
如何挖掘全市有关资源来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
将通过建立科技教育资源库,将全市的科技资源集中收集、整理、编目,建立科技教育资源库,供全市中小学校借阅、使用。同时,通过推广各种形式的科技教育项目,加强馆校企合作,组织中小学校参加各种科技教育活动,激发中小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拓展中小学生的科技视野和知识面。
关注四
市科协在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可以发挥哪些作用?
市科协将通过组织科普展览、科普讲座、科技竞赛等,设立青少年科学教育专项活动等,让学生们亲身体验科学,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利用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引导社会力量更深入参与中小学科学教育。截至目前,共创建了101所东莞市科普特色(创客培育)学校,为在校科普教育有效开展筑牢了坚固的基础。此外,充分发挥资源链接的作用,组织专家进行科普讲座和交流活动,推广科学教育理念,提高学生们的科学素养和科学认知能力,促进科学教育改革和创新。